(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四川在线记者 蒋京洲
8月29日,省委网信办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初赛评审。根据大赛组委会安排,将目前已经征集的809件作品中的67件交由四川省初评。评委将根据评审细则,对作品进行评分排序,按一定比例推荐作品进入复赛。
记者在评审现场注意到,此次评审的评委构成与上届大赛有明显不同。除了专家学者从专业学术角度进行审查之外,本次大赛还邀请到了拟设场景需求方——即数字乡村建设方案的实际“用户”作为评审,从“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出发进行审查。
评委结构的变化,将为今年的数字乡村创新大赛评审带来哪些亮点?评委关注的审查重点又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四川在线记者采访了此次大赛两位评委。
学者:
要从实地调查里找到真需求、真问题
“此次大赛的参赛作品与上届相比,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参赛作品数量更多、关注的面更广,二是作品所关注的问题更具针对性,三是作品也融合了现有的一些实用案例,落地性更强。”
作为两届大赛的评审组长,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周伦理表示,今年参赛作品体现出数字乡村创新思考的范围更具广度、面对的问题更有现实意义,实际操作性更强。
周伦理提到,今年大赛在场景设置上的改变值得肯定。它将数字乡村建设中的迫切需求和现实问题摆出来,作为参赛选手思考和分析的起点来设计作品,其实践价值和意义更强。
“根据相关要求,我们将从作品的完整性、创新性、实用性、效益性四个维度进行审查打分。结合这四个维度以及刚刚谈到的三个特点,我也发现这次大赛的参赛作品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周伦理告诉记者,从场景设置出发,这对参赛选手能否准确把握问题核心、解决实际需求提出了挑战。有些作品在这一方面显然感受到难度,落实得不是非常理想,同时在创新性的维度来看也有所不足。
在实用性和效益性这两个维度上,周伦理则给了参赛选手们一个建议:“要‘解剖麻雀’、深度研究,去实地深度了解需求、了解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客户”: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亟需数字建设
“能不能解决问题,是我们最关心的点。”
作为拟设场景需求方,江油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康明从“用户”角度出发,直接提出要求——要满足乡村经济发展中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的需求,同时给党委政府提供高效准确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而推动实现村民增收、产业发展、治理提升。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产生了更多更新的需求。这些需求的产生与现实乡村服务供给之间的错位,产生了许多堵点、痛点和盲点。”在康明看来,数字乡村建设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有所帮助。
康明分别从市场主体、党委政府和社会治理三个维度阐明了数字乡村对于乡村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要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党委政府也需要革新管理手段和模式,来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从而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精准、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到位。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也能带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让产业高效发展,村民致富增收,又反过来增进乡村的社会治理。”
康明表示,乡村治理发展与数字化建设高度契合。它既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也能为乡村储蓄发展的潜力。通过这样不断积累和资源精准匹配,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效高质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