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陆宇航
近日,在中国平安成立35周年之际,平安银行聚焦安徽阜阳市阜南县芦蒿特色产业,依托“金融+科技”优势,在短短两周内打造了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全面覆盖芦蒿产业链各环节,全力支持阜南县芦蒿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平安银行发挥科技优势及综合经营优势,不断下沉服务,提供普惠金融,助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该行投放乡村振兴支持资金达95.57亿元,累计投放788.11亿元。
据介绍,未来,平安银行将秉持“专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文化理念,不断推动“真普惠、真小微、真信用”普惠金融服务落地,加大金融与科技投入力度,升级智能银行3.0运营模式,构筑数字乡村生态圈,以“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方式赋能乡村金融服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三农”群体切实感受到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持续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施策解决芦蒿种植户融资难题
芦蒿是阜南县的特色农产品,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位于阜南县西北部的新村镇,近年来因地制宜挖掘资源优势,发展芦蒿产业。据统计,目前该镇芦蒿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年产量超过3.2万吨,年产值突破3亿元。
然而,在芦蒿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种植户却面临着资金、技术、市场等多重困难。芦蒿种植的旺季在农历腊月到次年正月间,这段时间天气寒冷,芦蒿种植户需要大棚来提高产量、品相和增强抗天气能力。有大棚的芦蒿产量会比无大棚的产量每亩多1500斤,同时,价格会比露天芦蒿每斤高2元至3元。但是,对于种植户来说,建造大棚是一项很大的投入。
“芦蒿种植户希望能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却很难获得前期的融资支持。”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坦言。
获悉这一问题后,平安银行阜阳分行普惠金融队伍深入当地展开调研,发现当地种植户的资产主要为自建房,缺乏抵押物、无开票纳税,同时受交易环境的影响,较难提供体现经营状况的流水凭证;与此同时,种植户存在缺乏金融常识、收入来源单一、家庭抗风险能力薄弱问题,此外还存在一些种植户保护个人征信意识不强、在银行系统评分不高问题,他们较难获得贷款。
为了让新村镇的芦蒿在寒冷的冬天能“住”进温室、茁壮成长,让种植户能丰收致富,让芦蒿产业做大做强,该行突破传统授信产品框架,为芦蒿种植户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我们扩大了对种植户的资产认定范围,将自建房、大棚、在种农作物等经合理调研佐证后纳入认定范围。同时,以种植户的银行流水佐证真实经营,鉴于他们有不少现金交易,不要求他们银行流水全覆盖年销售额,而是以他们的种植规模、平均每亩年产值作为收入依据,根据实调经营数据定制出服务当地芦蒿种植的授信核额方式,并降低年化利率水平,让利于种植户群体。”该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基于农户的种植面积、种植经验、历史产销等客观数据,平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核定了首期2000万元“惠农贷”(小微经营贷—芦蒿定制化项目)授信额度,并在现场完成了3户的签约,成功授信130万元,专款支持芦蒿种植经营升级。
在加工生产端,平安银行则向芦蒿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了800万元的综合授信额度,额度包含“政采E贷”和“新微贷—小微经营贷”两款产品,并在投放当日实现了100万元“小微经营贷”款项的发放,专项支持芦蒿产业深加工,助力挖掘芦蒿产业价值,延长特色农业产业链条。
因地制宜的智能融资方案的推出,为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多措并举全流程推进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的做大做强,需要金融力量全方位的支持。针对阜南县芦蒿产业“种、产、销”各环节,平安银行乡村振兴办公室联合普惠金融事业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借助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在两周时间内为当地高效打造出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全面涵盖“贷与存”“对公与零售”“保险+”等综合金融模块,进一步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在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平安银行打破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将各类金融产品送到当地广大种植户手中。在5月23日平安集团援建的阜南县平安小学揭牌活动现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将第15万张乡村振兴卡交到了一位村民手中。
据了解,该卡专门配有免工本费、免账户管理费、免短信费等一系列优惠权益,并为客户提供一年期、保额10万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份,或无限次线上问诊及50元购药券一份,给种植户带来切实的金融便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解决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后顾之忧的同时,平安银行还积极为当地种植户“融智”,由乡村金融办公室牵头,聘请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业专家,对当地种植户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专业指导培训,培养出30余位芦蒿产业致富带头人。
同时,平安银行积极借助自身强大的科技实力,赋能芦蒿产业全面发展。一方面,着力打造高质量、科技型芦蒿农业基地,全面提升芦蒿种植产业科技含量,有效增产增收,节约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定制了土壤、大气监测和水肥一体化系统,构建“天上有卫星,地里有物联,手有数字村”的智慧农业体系,用科技的力量赋能芦蒿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